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智慧答卷”
2025年09月10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杨贵苗
中办、国办2021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如今,《意见》确定的主要任务落实已近收官,围绕智慧税务建设目标,税务系统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税务部门“智慧答卷”将给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带来什么?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参与智慧税务建设的相关负责同志和骨干工作人员。
记者:《意见》要求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在这方面,智慧税务建设有哪些突破?
一是建成全国最大的“单位+个人”政务身份平台。建成全国业务规模最大的税务可信身份管理平台,不仅服务亿级纳税人,还服务几十万税务人,通过运用人脸识别、数字证书等验证技术,赋予每个纳税人全国唯一、终身可信的税务数字身份,同时,通过身份管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身份审计的“4A”体系,有效保障了身份安全。
二是首创政务领域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应用。例如,以往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纳税人需要在多部门间往返,传递纸质凭证。不动产登记业务上链后,有效支持业务改革创新,自然资源、住建、民政、公安等多部门共享共用税务区块链提供的证据化数据,实现“一份资料、全国共认”“一处办理、处处认可”,新房不动产登记由原来的3天—5天缩短为20分钟内。
三是首创“规则开放、数据直连”的办税模式。建成安全高效的税务数字能力开放平台(即“乐企”),创新“订单即开票”“支付即开票”“开票即缴税”等规则,促进企业“业财税”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将制度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合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记者:税务总局正在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请问智慧税务发挥什么作用?
《意见》将智慧税务作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强调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和规范性。税务总局提出的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其中的数字化转型条件就包含了智慧税务中技术变革和业务创新验证成果。“强基工程”是数字化转型中的业务转型,旨在夯实税费征管的基础能力,覆盖各层级的纳税服务与管理,尤其是强调要优化纳税人的申报管理,强化数据质量控制,同时聚焦提升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税源监管责任,推动业务设计与智能技术匹配,实现人机结合,促进税费征管全过程高效协同。智慧税务建设以推进数字化转型为目标,通过落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税费要素全流程数字化流转,促进征纳信息对称,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数据红利,驱动税费征管业务创新。因此,智慧税务和“强基工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是递进和互促的。智慧税务侧重于打基础,聚焦整体架构,通过新技术驱动的系统升级引领业务流程重塑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征管模式升级;“强基工程”侧重于出实效,聚焦于基层税务部门的实际痛点和突出问题,通过分阶段补短板提升整体效能。两者共同构成了税务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框架。
记者:许多网民好奇,智慧税务的“智慧”是什么?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感知?
以数电发票为例,我们在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购物,无论购买方是否主动索要发票,系统都会根据交易信息自动开具发票,这是依托“乐企”直连模式实现的“交易即开票”功能。又如在停车场、商超等场景,当我们支付了停车费、商品货款后,商家的“乐企”会基于线上支付平台等支付流水自动生成发票信息,这是“支付即开票”模式;如果需要报销,我们可以填写单位抬头,发票会自动发送到单位的税务数字账户,方便财务接收。还有日常出行的民航、铁路等场景,乘客索票时,飞机票、火车票均与数电发票“二合一”开具,发票开出后,不仅报销单位可以通过税务数字账户获取,我们作为乘客,也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我的票夹”接收。
另外,我们还建设了新一代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为自然人提供办税数据预填服务。例如在自然人买车后申报车辆购置税时,系统自动预填机动车合格证信息及数电发票信息;买房后申报二手房交易增值税和契税时,系统自动预填土地、房屋登记和交易信息,自然人仅需“一键确认”即可完成申报。
记者:请问什么是“乐企”平台?它带给企业最直接的好处是什么?企业需要做出哪些调整,来适应、融入“乐企”数字化新场景?
“乐企”是Natural System,意为“自有信息系统”,是税务部门向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通过税务信息系统与企业自有信息系统直连的方式,提供规则内嵌、数据互通的涉税服务。
“乐企”带给企业最直接的好处是通过自然自动化,实现了降本与合规的平衡。企业自有业务系统通过内嵌税务部门提供的“算税”规则,自动归集凭证,自动计算税费,以往161项手工填写表单均由企业自有业务系统自动生成。
降本方面,接入“乐企”后,企业可以在发生签合同、下订单、收付款、出货出库等生产交易活动时,由自己的系统自动运行内嵌的税务规则,自然开具数电发票、入账、算税并生成申报表,不仅可以省去中间商费用,人工成本和发票系统长期维护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合规方面,“乐企”模式下,开票和申报的数据来源于企业自有业务系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动遵从,合规成本降至最低,违规成本自然提升,发票和申报数据造假意味着企业业务造假,企业将同时面临“业财税”三重风险。
“乐企”正推动税务部门征管服务模式、方式和手段不断革新,税务与纳税人接触点的前移,使税收征管更加贴近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同步调整,稳步升级自身系统架构,才能使数字化红利得到最大释放。一方面,将过去人工化、分散化管理的“业财税”数据和规则纳入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以业务数字化驱动其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可视化调度,推进管理模式与数字化相适配,将算力、算法、数据转化为更为直接的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将税收风险与企业的内部风险、行业风险等进行一体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化解转变,进一步降低合规成本,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孙继文: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孙崝: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大数据管理四处处长
晏燕: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
郑洁燕: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考核考评处副处长